试卷教案课件-中小学教育-作文大全-知识大全-科普教育-电脑知识-生活知识-全部栏目- 收藏本站

教育教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试卷 教案 课件 竞赛 评语 体会 计划 总结 实习
阅读写作 作文 寓言 绝句 手抄报 广播稿 禅语 台词 谚语 赠言 箴言 句子 解梦 名言 语录 人物 诗歌 花语
知识大全 保健 美容减肥 四季 育儿 科普 电脑 生活 窍门 节日 旅游 理财 装修 法律 急救 歌曲 游戏 剧情 QQ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英语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中小学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免费课件下载 竞赛试题下载 诗歌大全 教学计划 学生评语 学习体会
您现在的位置:爱思网: >> 教学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课外读物初中语文课外读物:新课标解读

初中语文课外读物:新课标解读

爱思网 | http://www.i4i3.com | 课外读物 | 人气:576次 | 03-20
初中语文课外读物:新课标解读  1、正确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什么?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好其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
  (3)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什么?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
  (4)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是什么?
  如果说,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那么,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重在揭示:学生“为什么而学”以及“将会怎样去学”。这四个问题是完整的学习过程的必要的构成部分,是与学习者休戚相关的。其中,“应学什么”的逻辑前提是“为什么而学”,“为什么而学”的问题是历史地形成的,而不是先验地预成的。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体的互动。这也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明确语文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
  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我们可以这样解读: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祖国文化的基础。语文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课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四大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知道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5、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这是语文新课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理念,它包括两层意思:第一,“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第二,怎样才算“正确把握”。
  按课程标准的界说,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因此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www.i4i3.com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
  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体现在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上,即它的民族性。比如,利用汉字形声、象形、会意等特点识字,利用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指导写字;再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6、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有四条。这四条讲了两个内容:一是目标的提出,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提出;二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与评价等。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7、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总目标。
  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③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④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⑤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⑥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⑦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⑧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⑨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⑩.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共有十项。1-4项是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兼有“过程、方法”的目标。第5项是侧重于“过程、方法”的目标。6-9项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诸方面提出目标,侧重点是“知识、能力”以及“过程、方法”。第10项从能力方面提出新要求——“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8、知道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的。
  ①识字与写字②阅读③写作④口语交际⑤综合性学习
  阶段目标有以下四个特点:
  (1)注意体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学段目标十分明确,阶段性十分明显,同时注意体现各个学段之间学习目标的连续性。特别是5-6年级的学习目标,与7-9年级的学习目标自然衔接,这就从学习目标上克服了长期存在的小学和
  初中脱节的问题,避免了难易倒置、重复训练、各自为政等弊端,使九年的教学目标彼此衔接、浑然一体。
  (2)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阶段目标十分重视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又面向未来,力求做到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各个学段的目标既体现了基础性,又体现了发展性
  (3)明确提出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的目标。以往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部分,侧重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上提出要求。对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给予特别的关注,明确、系统地从这两方面提出学习目标,是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的一个特色。如,在情感、态度方面,不同学段分别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喜爱图书”“有表达的自信心”“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又如,在学习习惯方面,不同学段分别提出“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目标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而且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终身学习乃至一生发展积蓄了后劲。
www.i4i3.com
  (4)第一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它是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更能不断提高学生
  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在阶段目标中,体现了综合性学习不同层次的要求,但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是共同的:一是有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能提出学习的专题;二是自主实践,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尝试解决问题;三是与人合作,共同探究,使研究的问题或拓宽或深入,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四是学习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包括融入其他学科的学习实践),来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9、掌握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就是说,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宜多采用鼓励、赞赏等积极评价方式,因为积极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在一个班级群体中,学生个体之间在语文学习的水平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当因人而异灵活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发展。评价还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服务。教师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反思教和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使学生遇到的问题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10、熟悉初中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
  课标在“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具体来说,归纳为7点:
  (1)拓展阅读,加厚加宽学生人文底蕴;(2)强化主观感受,进行探究性阅读;(3)注重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4)构筑读写整体,提高读写效益;(5)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新精神;(6)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7)在自主的语文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有阅读的内在动力。
  11、了解初中学段的课外阅读量。
  《课标》明确指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12、正确认识教师、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地位与角色。
  在《标准》第三部分的“教学建议”中就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目标要求,接下来便阐述了达成目标的两条做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如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任务是导学、导读、导看、导思、导行,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读、自说、自练和自做的机会。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而不要把课堂视为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和接受结论的场所。
  因此,教师角色定位: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进程的引领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创新的点拨者、资源的开发者、评价的组织者。
  (1.对课程:设计者、开发者、建设者、反思者、创新者;2.对学生的发展: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支持者、促进者、参与者、帮助者、培养者、引路者、发现者、开发者、多元评价者之一;3.对个人专业发展:反思者、批判者、创新者、研究者、促进者、伴随者、探究者、合作者、自主学习者;4.对社区教育:合作者、共建者、文化的传播者)
  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者、参与者;学习活动的实践者、创新者;学习中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知识的建构者、批判者、发展者;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反思者;学习结果的受用者、分享者。

如果觉得初中语文课外读物:新课标解读 , 中学生课外读物,初中生课外读物这篇文章不错,可以推荐给朋友分享哦。

 
  tags: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课外读物,中学生课外读物,初中生课外读物
联系我们|试卷教案课件|中小学教育|作文大全|知识大全|生活常识|健康小常识|网站导航|热门专题|收藏本站

Copyright www.i4i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

本页提供初中语文课外读物:新课标解读,中学生课外读物,初中生课外读物免费分享,有疑问可联系本站。